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厦门站长网 (https://www.0592zz.com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百科 > 正文

社交战争下半场:从流量战到内容战

发布时间:2017-03-09 15:42:03 所属栏目:百科 来源:微信公众号:财经十一人
导读:副标题#e# --> 整个互联网的下半场都是从流量战争变成内容战争,社交也是一样 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十一人(ID:caijingEleven),作者 张珺,编辑 宋玮,36氪经授权发布。欢迎添加作者微信号讨论:Benita_ZhangJun 一款新晋社交产品二度的创始人蒋

  何时能有取代微信的产品?唯一的可能性是行业迎来重大硬件变革的那一天。“腾讯的关系链虽然稳固,但它被颠覆,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。不像其他巨头,你可以看到它一步步被颠覆的过程。”一位社交领域从业者称。

  职场社交移动应用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对《财经》记者说,在美国Instagram、WhatsApp、Snapchat等有崛起的机会,其实是因为Facebook犯过一些错误,比如Facebook最开始切入的是分享而没有马上做即时通讯给WhatsApp提供了机会,Facebook对图片的忽视让Instagram活了下来,而Facebook没有及时抓住年轻人的新兴玩法又让Snapchat得以生存。

  但在国内,“你所有的想法可能会有一百个人跟你做同样的东西。”林凡感叹。脉脉是中国本土最大的职场社交应用,于2013年10月上线,用户规模超过2500万,日活约300万。其最后一次融资是2014年8月,获得由IDG领投、晨兴创投跟投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,公司估值超过1亿美元。

 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,从社交应用的数量上来看,海外市场呈现梭形结构,头部和尾部应用较少,腰部应用类型丰富且体量较大,腰部产品包括WhatsApp、Snapchat、LinkedIn等9个应用;而中国市场呈现三角形结构,头部有微信、QQ、微博等6款产品,腰部有脉脉、In、Blued、探探等11款,而尾部市场的应用数量占比庞大——约近500个移动应用。长尾现象极其显著。

  “在国内互联网创业往往不成功则成仁,小平台在用户留存和商业化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挑战。创业企业要么在快速长大的过程中变成了一个大的平台,要么在很小的时候因为没有人付费、用户增长困难或者流失就慢慢死掉,没有中间地带可以走。”曾振宇说。

  刘志毅告诉《财经》记者,缺乏科技门槛导致同质化竞争者众多,巨头抄袭不费吹灰之力,大家都是利用人口红利和抢先对手的时间差做大规模,再利用规模压死竞争对手。但是他表示,伴随人口红利消失、巨头格局已定,模式创新走到尽头。社交战争进入下半场。

  

社交战争下半场:从流量战到内容战

 

  内容战争

  一直把微信视作竞品的陌陌,已经在2016年把视线调转至微博,利用泛娱乐的社交基因构建相应的内容壁垒。而微博认定的最大对手是今日头条。同时,今日头条正在进入社交

  “我们一直希望把社交从以人为主到以人输出的内容为主。”陌陌联合创始人、COO王力曾对《财经》记者说。对于陌陌来说,不管是增加用户资料、引导用户发动态,还是之后探索直播、短视频,其本质都是希望做强内容,重启用户数据的增长。

  接棒微信“附近的人”,陌陌基于地理位置以荷尔蒙社交建立关系,但其最大的瓶颈在于用户“认识人”的需求低频,关系一旦形成极容易导入微信,一对一的交流不在陌陌上完成。

  陌陌用户数据曾一度跌入低谷,2015年二季度月活达峰值7840万人后,连续下滑两个季度,最低跌破7000万至6980万,2016年有所回升但未突破峰值。

  事实上,陌陌正通过搭建视频内容生态向娱乐化社交媒体转型。一位陌陌相关人士对《财经》记者说,一直把微信视作竞品的陌陌,已经在2016年把视线调转至微博,利用泛娱乐的社交基因构建相应的内容壁垒。另据一位微博人士向《财经》记者透露,现在微博认定的最大对手是今日头条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日头条也正在进入社交。

  自2015年起,脉脉也开始体系化搭载内容,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,一个是职场技能提升类,另一个是匿名消息爆料。林凡称,现在20%的用户在脉脉上找工作,30%的用户进行业务对接,而50%的用户消费内容。

  内容建设一方面可以拉升用户使用频率,另一方面,脉脉的B轮投资人、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告诉《财经》,职场找人很多时候是资源优质方不断被索取,如何让资源索取方和资源贡献方更平等是脉脉需要解决的,而志趣相投的内容可以一定程度上消解这种不对等。林凡说:“内容是一种媒介,是让人和人之间社交的一种媒介,提升了沟通的效率。”

  从社交到社区再到工具,形成了中国移动应用最大的一条鄙视链。

  工具在底端,因其缺乏用户黏性,一旦有更好的工具出现马上会被替代;社区处在链条中间,产品有一定黏性,但需要有持续内容产生能力,否则也会消亡;而在链条顶部的社交产品,沉淀下来的关系链就是其最大壁垒,即使功能和内容没有及时更新,也不会即刻面临威胁。这是为什么包括支付宝、美图秀秀等在内的工具产品想做社交的根本原因,但过去这类转型几乎都未成功。

  以短视频切入、搭载“阅后即焚”功能的Faceu,自上线迅速登顶App Store榜首,之后推出加好友和通讯功能,试图转型社交。Faceu的天使投资人、IDG资本董事童晨对《财经》记者说,工具类产品要切社交的关键在于两点,一是要满足用户的某项刚需,二是要有关系链的导入,否则转型社交非常困难。童晨认为,Faceu在这两方面都有不错的进展,拍摄短视频是年轻人的刚需,而2016年微信开放本地短视频权限为Faceu带来了爆发。“我们看好郭列(Faceu创始人兼CEO)做产品的能力和迭代能力。”

  不过多位接受《财经》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,Faceu转型存在一定困难。一位社交产品创始人认为,一个产品能不能做社交和一开始的产品思路有很大关系。Faceu的使用场景单一,就是自拍,主打个人想变美的需求,但是社交的本质是“满足个人在虚拟网络上的存在感,如果没有存在感,这个产品对他而言就是个工具。”

  工具类产品切社交很大程度上是不得不为之,Faceu的开发团队上一次做出的爆款是脸萌,问鼎App Store榜首随即沉寂。李浩军指出,这类现象级产品还有很多,如无秘、魔漫相机、足迹、时光相册、天天P图等。“工具类产品容易做到病毒性传播,但是很难具有持续性。”

  有多年社交产品经验、英语流利说首席产品官翁翔坚曾对《财经》记者说,做社区和做社交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产品,社区是人和内容为主,关系链是一种弱关系;社交是人和人为主,关系链是一种强关系,人和人的关系链更强,内容在关系链中流通,以辅助关系链更加牢固。

  一位互联网从业者称,内容+社区、内容+工具才有希望,单纯的社区、工具想通过爆款产品切入社交几乎是不可行的。

(编辑:厦门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